5月7日,由杭州市文联、浙江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指导,杭州市作家协会、钱塘区教育局、钱塘区文联主办,钱塘区作家协会、钱塘区河庄街道新围村、钱塘区新围小学承办的杭州市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点“文学与你同行”系列活动第二站品读钱塘第二十五期文学课堂活动在钱塘区新围小学、河庄街道新围村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艺术乡建 品读钱塘”。 作家们走进校园课堂、踏入田间地头,让文学的种子在乡土扎根,为共同富裕注入人文力量。 活动现场,慈琪、徐巧、王雅梅、董燕四位儿童文学作家化身“故事引路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为新围小学师生讲述儿童文学创作的奥秘,教室里洋溢着童趣与书香。这场跨越年龄的文学对话,不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创作的种子,更让乡土情怀悄然萌芽。 在新围村,作家们沿着“围垦文化之路”探寻乡村振兴密码。在围垦文化展陈馆,泛黄的老照片、斑驳的垦荒工具诉说着“滩涂变良田”的奋斗史;漫步田园广场,千亩麦田翻涌成绿色海洋,田埂边的小番茄大棚里,红黄相间的果实缀满枝头,蝴蝶兰基地的花海里,上万株兰草正吐露芬芳。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场景,为作家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从滩涂到沃土,新围村的蜕变正是钱塘“艺术赋能乡村”的缩影。文学不仅是书桌前的创作,更在走进麦田、贴近乡亲的过程中,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随着杭州市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点落地新围村,越来越多作家将驻村深耕,用文字记录乡村变迁;而孩子们在课堂上写下的“家乡故事”,也将成为新一代人理解土地的密码。当文学真正扎根乡土,乡村振兴便有了更温暖的注脚——不是简单的物质富裕,更是文化认同的觉醒、精神家园的丰盈。